|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心理趣图摇一摇
心理游戏摇一摇

“戒除网瘾”:守护者的摧残

发布时间:2014-07-10 浏览量:1223

“戒除网瘾”:守护者的摧残 

【新华网:谁该为19岁少女惨死“戒网瘾”学校负责?】

今年4月6日,河南新乡的19岁少女玲玲(化名)因厌学被母亲送到郑州搏强新概念培训学校接受矫治。5月19日,玲玲却满身伤痕死在了这所被母亲寄予厚望的学校里。

【新华网:云南沾益县一戒网瘾中心施虐14岁少年 当地政府已取缔涉事单位】

针对媒体报道的云南省沾益县焕然成长训练中心一名少年因偷吃教官饼干,被捆绑吊在单杠上导致8根手指坏死一事,沾益县政府新闻办公室7日表示,涉事的焕然成长训练中心已被取缔,21名学员已联系家属分别带回。

【相关事件报道】

2009年8月,广西南宁少年邓森山,在参加“戒断网瘾”的训练营时被殴打致死;

2010年,一名乌鲁木齐17岁少女因逃避戒网瘾,试图逃跑,坠楼身亡。

……

近年来,所谓网瘾戒治机构中发生青少年受伤死亡的悲剧并不鲜见,此次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心辰网解读】:

开启新时代的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被中国家长视为洪水猛兽。当“网瘾”一词出现时,父母们开始恐慌了:孩子每天都上好几个小时网,上瘾了吧!孩子玩网络游戏了,这可怎么得了!天天就知道上网,一学习就没劲,这样可不行!为了让孩子摆脱“网瘾”,父母们尝试过各种方法和措施,甚至不乏捆绑、打骂等行为。“网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让父母如此害怕?

何为“网瘾”?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2013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浙江省青少年已出现轻微网络沉迷现象。绝大部分青少年(89.6%)能够做到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上网,但有一部分(11.4%)存在网络使用问题,另一部分(1.3%)已出现因为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影响到社会功能的现象。

父母为什么谈“网”色变?

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却往往不知道孩子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很多“网瘾”孩子都是缺少父母关爱、呵护的,父母往往只关心他们的成绩、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而不关注孩子本身的心理需求。

对于沉溺网络的孩子,究竟有没有一套科学的矫正方法,至今没有共识,而戒网瘾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其实是应了广大家长的需求。

网络普及,却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青少年在网络上可以轻易获取任何信息,这让网络成为一柄“双刃剑”,危害着某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迷恋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屡发生。并且,网瘾对青少年生不止是心理上的影响,甚至生理、行为、道德等方面皆有影响。所以,当父母听到“网瘾”这两个字的时候,会立马警惕起来。

戒网瘾结构所倡导的集中营式的封闭管理,很容易产生病态的依赖。这种对于孩子接受强制教育的信赖与痴迷,既有着“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千年传统观念影响,又有着对长期以来“改造成人”这种特殊教育手段的认同,于是,这个只讲矫正效果、不顾人性尊严的强制教育,便很容易和家长迫切的需求,达成一拍即合的效果。

其实,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中,就曾明确否定了“网络成瘾”这一说法,并明确表示,对于网络使用不当行为的干预,绝不是中断或终止其上网行为,且严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严禁体罚。遗憾的是这在戒网瘾机构看来,只是一纸空文。

心辰网认为,这些惨剧不是靠赔偿、取缔就可以终止的。用暴力的手段管束孩子,用强制的手段改造孩子,这是多么扭曲的教育方式啊。这些孩子没有被网络夺走性命,却断送在了戒网瘾机构所编织的几乎密不透风的网里。

孩子们最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真正的健康“守护者”,不应遭受这样非人道的“摧残”。我们需要反思当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真正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获取知识的空间,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拥有并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健康快乐的成长。

文/杯子




网友评论:共有加载中...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