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心理趣图摇一摇
心理游戏摇一摇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渴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发布时间:2014-06-27 浏览量:1152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渴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本文转自心灵咖啡网 文/彭凯平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特别渴望吃到藤上熟透的葡萄,它跳起来,未够高,再跳起来,再跳起来……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狐狸在意识中接受了自己其实并不想要吃到这些葡萄的想法,于是它便能够“心安理得”地离开了。这便是著名的心理防御机制“酸葡萄心理”的来源。

但是现代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即使狐狸继续尝试下去,并且最终得到了它所渴望的葡萄,它也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喜欢这个葡萄。这也就是说,人们也许会渴望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

为什么人会渴望自己其实并不喜欢的东西呢?

在一般的情况下,渴望和喜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渴望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喜欢自己渴望的东西。但是,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家坎特·布瑞吉(Kent.Berridge)及其同事的研究却发现,人类的“渴望”与“喜欢”可能是由两种不同的神经反应通道和不同的大脑加工区域来完成的。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用心理学研究来证明这种假设呢?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渴望程度时,通常可以通过行动来测量。比如说渴望获得食品的老鼠,那么它行动的速度、频率和次数可以反映出它渴望的程度。

那么喜欢程度又如何来测量呢?坎特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通过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行为表现,特别是面部表情,来定量和测量他们的情绪反应。比如说,如果一个猴子或老鼠喜欢一个食品,就会出现一个愉快的表情,更为明显的是表现出一些相应的动作,比如舔嘴唇。

在这一点上人类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对于我们想吃的食品,我们不仅会吃它,还会吃得很多;同时我们也会有一些舔舌头的情绪行为表现,使得别人能看出来我们对这些食品有偏爱。

通过这样的测量技术,坎特等人发现:人类的“渴望”和“喜欢”,其实是由大脑的不同神经通道来完成的。“喜欢”的神经通道建立在人类的大脑皮质下部,如果用电极刺激这些地区,特别是一个伏核地区,人类或动物就能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但是,我们毕竟不能用脑外科手术把电极埋置在伏核区来进行电击。另外一种刺激这个区域的方法,是通过摄入一种类似鸦片的神经化学激素,这种激素的作用有点像大麻、海洛因等毒品的作用,它也能让人类或动物产生积极的快乐情绪。

另外,坎特等人的研究还发现,控制人类“渴望”的区域是与“喜欢”区域相连的神经区域,也在大脑皮层下部,但它们分布得更为广泛,而且是受不同的神经化学激素所刺激。影响“渴望”的神经化学激素主要由多巴胺产生。

有意思的是,很多药品上瘾人,他们的兴奋反射区域主要是在“渴望”区域里头。因此,这些人经常抱怨他们特别“渴望”这些药品,但是他们并不一定是“喜欢”这些药品的。正如我们很多人拼命地追求官位、权力、财富,但在自己内心也许并不一定特别喜欢这些东西。

除此之外,最近的一个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如果我们在渴望某样事物、特别难以获得的时候,我们心内对它的欲望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而当我们终于获得了那样自己渴望的东西之后,我们对它的喜爱也会随之消失。这也是人类心理的一个很微妙的地方。我们可能正是因为过份的渴望,消耗了过多的心理能量,当我们终于获得所渴望的东西时,已经变得有点讨厌它了。

总而言之,心理学有关渴望和喜欢的研究,明确的告诉我们:“喜欢”和“渴望”是由两种不同的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喜欢”与幸福和快乐的感受相关,而“渴望”则不一定会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体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并不总是会喜欢我们所渴望的东西,或是渴望我们会喜欢的东西。

在生活中,人们最渴望得到的,也许是美色(包括性),也许是财富(包括权力),但当我们所渴望的这些真的得到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发现它们并不是那么华丽和让我们感到满足、快乐、幸福。所有让我们真正喜欢的,也许反而是那些朴素无华但真实长久的事物,比如亲情、友谊、工作、学习、运动、艺术等等,我们千万不要被我们的渴望所欺骗!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文/彭凯平



网友评论:共有加载中...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