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心理趣图摇一摇
心理游戏摇一摇

心理性别和性别意识有何纠葛?

发布时间:2014-01-07 浏览量:1461

心理性别和性别意识有何纠葛? 

孩子的性别意识是慢慢形成的,幼儿对性别不具备分辨能力,家长的行为或态度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据介绍,有的女孩家长有意无意把孩子的衣着、玩具男孩化;有的男孩家长甚至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都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导致孩子以相反的性别来塑造自己,结果男孩子喜欢穿女孩子衣服,行为举止女性化,自小喜欢和女孩扎堆;而女孩的言行可能男性化。在心理性格和生理性格严重不一致时,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产生认同困难,个别人长大后可能产生变性的愿望。

更严重的是,从幼年到童年、青少年,这种性别意识的混乱延续下去,慢慢地孩子的性格就会产生扭曲,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包括性心理发育,严重的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在选择异性朋友交往时,他就可能选择同性朋友,出现同性恋问题。因为他不认同自己原本的性别身份。

如果说生物性别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那么社会性别则是由是指社会文化所建构,是可以消除的.所谓的社会文化建构,指的是社会制度、权力结构、家庭、就业、教育等诸种制度及因素的作用而造成了社会上的男女有别。而心理性别则是由生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共同建构而成.

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最新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男性都有一个典型的“男式大脑”,差不多每五个男性中就有一个的大脑是“女式.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男人会喜欢芭蕾胜过喜欢足球.每七个女生中就有一个大脑是“男式的,擅长分析,擅长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胜过喜欢聊天逛街。

性别概念主要包括: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

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所归属性别的知觉,在初生后18的月才能建立,孩子在两岁多、三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性别的区分。妈妈是女的,爸爸是男的。男女之间在身体上是不一样的。孩子在这个时期去观察这些区别。生殖器的差别、第二性征的差别。小孩子除观察父母和其他成人以外,还非常注意去观察同龄的孩子。

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3-4岁的儿童已经可以认识到,人的性别不因其年龄、情景的变化而改变,即一个人的性别在人的一生是稳定不变的。

性别恒常性即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者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性别角色的习得过程。

性别角色是一个学习模仿习得的学习过程,角色的内容不断地因者年龄的不同而调整,对儿童而言,儿童期的性别角色经由模仿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加上得到异性父母亲的赞赏所学习到的行为。性别角色知识是儿童对于男女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3岁甚至更早期的儿童就懂得不少性别角色应有的活动和兴趣,如知道男孩该玩汽车、刀枪,女孩该玩娃娃、烹饪游戏,但这种认识比较刻板。5岁儿童已经认识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如男孩要大胆、不能哭,女孩要文静、细心。小学阶段,儿童有关性别角色的知识更加丰富、稳定、灵活。

有关研究认为,从婴儿期到青少年这一阶段,儿童性别角色成见的发展呈U形趋势,即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认知能力发展的局限,通常把规则看成是必须绝对服从的要求,因而不能容忍不适宜性别行为的出现,而年长的儿童由于能够认识到规则只是一种社会习俗,因而在性别角色认识上态度相对灵活,性别角色成见反而少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性意识的觉醒,会产生强烈的与性别相联系的期望,因而会重新恢复到早期所曾有的性别角色的刻板状态。一个社会认定男性需有男性特质,女性需有女性特质,两性有不同的任务及活动范围性别角色,是透过社会化历程被儿童渐渐内化的,社会文化会根据不同性别,为它的社会成员制定许多文化规范,成为支配个人选择或社会参与的行为模板。


网友评论:共有加载中...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