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心理趣图摇一摇
心理游戏摇一摇

【热点新闻】真假育儿经

发布时间:2013-08-27 浏览量:1141

【热点新闻】真假育儿经 

【心辰网导语】:“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心的乖婴儿。婴儿真的可以不哭吗?这些方法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决定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是不幸,早在3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育儿,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希望家长们能够学习到真正的心理学,不要随意相信网络上流传的育儿法。

一、网络流传的育儿经

还记得这个帖子吗?这些绝招可谓是招招犀利,看着心惊肉跳的。里面宣传的哭声免疫法到底是什么?这种训练方法有理论支持吗?

二、哭声免疫法的真相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是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的名言。

现在国内网上疯传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延迟满足训练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训练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行为主义者的理想国就是一个彻底程序化了、光秃秃的,没有情感的世界,人不是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是机器,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

找到了理论支持,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大师的训练结果,也许这可以成为国内父母参考的案例。

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这样的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的。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约翰·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行为主义而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华生家族,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Mariette 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在华生童年已经种下。华生的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童年对爱的绝望,让约翰·华生倾一生之力,打造了一个“没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国”。 

从华生本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童年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想法、他的理论、他的一生;而华生的养育方式却影响着他的整个家族。

哭声免疫法曾经风靡一时,因为它可以让妈妈省心省力。但培养出来的孩子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在付出了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之后,哭声免疫法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如今,在欧美生过孩子的妈妈都会得到助产士和医生的“亲密育儿”的建议。亲密育儿,按需喂养,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最基本的共识

三、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解读亲密育儿

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哭泣的婴儿,婴儿的整个世界已经开始崩塌,承受地狱般的煎熬。 

孩子在出生大概头2个月里处在“正常自闭期”,这个期间孩子对外界反应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孩子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既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成为心理学所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会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于人友善,同时会坚定的捍卫自己。用印度瑜伽的说法,“心轮”较敞开的人自然有这种呼应能力。如果妈妈自身也得到爱比较少,更偏重头脑,心的感应能力偏弱,尤其是头脑还被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教条而不是心灵。 

孩子的全能自恋较充分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就想要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哭声免疫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孩子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TMD的居然不及时回应我!”可能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小婴儿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破碎,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四、如何辨别真假育儿经

网上育儿经众多,真假难辨,如果父母拿孩子做了实验才知道对孩子影响如何,实在是难以挽回的悲剧。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养育好孩子,我们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辨别育儿经:让你看后愈发觉得孩子有问题,需要教育改正孩子的,那只是头脑的排泄物;如果育儿经让你读后愈发反省自己,增加自我认识,则是真正成长的力量

后记:

亲子关系这个话题,真是几万字也写不完,因为太多活生生的个案,揭示童年亲子关系对孩子未来婚恋、事业人际关系等所有方面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和我们通常以为的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父母从小训练婴幼儿独立,将来孩子并不会独立,反而会在成年后的某个时间退行成无能的婴儿,给家庭和事业造成巨大损害。真正独立自主的人,一定是童年对父母的依恋得到足够满足的孩子。 

最后一句话送给自己和所有人共勉: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李雪

心辰网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上传播的不仅仅是新闻资讯,更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传播自己的理念、分享经验。在育儿方面,中国人有着莫名的不安,总是担心孩子以后如何如何。也许是时代的原因,也许是望子成龙的心态,使得每个家庭都对孩子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从出生开始,孩子就被赋予了很多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婴儿。为了迎合这种观念,各种育儿经开始在网络上不断传播。年轻的妈妈们蜂拥而至,各种尝试、体验,让孩子成为一个个试验品。

就《美国妈妈带孩子的17个绝招》来说,方法确实不妥。但为什么会有父母愿意相信并尝试呢?也许是对权威的迷信,也许是自己曾经被这样对待过,也许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照顾婴儿。当我们初为父母时,会有种莫名的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个小生命。我们总是想给他们最好的,却往往爱太多而伤害了他们。

对于婴幼儿来说,积极关注是最好的育儿方式;在孩子不会说话之前,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父母的育儿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希望父母的内心成长,可以比孩子的成长快一点点。


网友评论:共有加载中...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