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家校通手机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家校通手机报
心辰网手机报(网络版之儿童专注力提升)

儿童专注力提升

 

 

 亲爱的家长:

  孩子上课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课堂上,孩子能专心听讲吗?
 为什么孩子的小动作那么多呢?
 你是否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你是否也像图片中的妈妈一样叮嘱孩子呢?

 

成长热线

  我孩子小学二年级,无论上什么课,只要外面有什么响动,班级里谁咳了一声,都会让孩子走神。放学回家,作业完成不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上幼儿园时,“研究”小动物,可认真了。那时爸爸看孩子花那么多时间,会不耐烦,认为孩子在做无意义的事,有时会打断孩子。但不知为什么,现在孩子大了,做事没了小时候那份儿专心,尤其是学习上。
  案例中,父亲在孩子专注力发展高潮期,不仅没正确引导孩子深入观察各种感兴趣的事物,且对孩子某些专注行为表现出干涉、不耐烦,这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冲突。长期积累下来,孩子会在需要专注时,感到焦虑,一焦虑更会不专注,就有东张西望、极易走神等现象。

  专注力除受教养方式影响,也与儿童对特定事物的兴趣、动机、情绪状态、自控力等有密切关联。

  儿童自控力在小学阶段约15分钟,即孩子能控制自己15分钟的专注力。之后,控制能力大幅下降,走神极易出现。假如课堂内容枯燥,老师讲授机械,加之有的老师在无意中曾伤过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造成孩子上课带着抵触情绪,就更易走神,做小动作。

  另外,我们还常给内心受到外界影响而充满矛盾的儿童,贴上“不专心”、“多动症”、“我的孩子不如人家”等标签,不知不觉中让孩子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这样,于是乎,放弃努力改变的信心。

 

心理专家解析

   孩子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大多是因为缺乏专注力。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儿童专注力缺乏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主要受早期教养方式影响。

  儿童5岁左右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发展“主动性”。表现出主动探究外界事物,并对喜爱的事物形成目标性和目的性,从而使自己具备稳定的专注力、较高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该阶段,父母对孩子专注的事情表现出替代、干涉的话,易造成儿童丧失自信心和常感到焦虑,进而导致专注力大幅下降。

 

特别话题: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儿童专注力的提升父母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

(1)父母教养方式:首先,父母的教育理念要一致,父母对孩子各有要求,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了; 其次,平常孩子做功课,父母别去送水果等,也别时刻陪伴,身边不放玩具; 最后,父母不要为孩子包办太多、限制太多。比如,帮孩子上网找作文,帮着穿衣服,以及规定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碰。

(2)父母培养方式:父母工作之余尽可能与孩子们呆在一起,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比如棋类、拼图、绘画、剪纸、轮滑、篮球以及各类感统游戏等;同时,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这些都有利于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

(3)父母心态的调整:小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获得“快乐”,这是儿童发展阶段决定的。所以父母应该多关注如何让孩子获得快乐,减少对孩子成绩、名誉的要求。

亲子游戏:培养专注力的游戏——“开火车”

此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也可以完成。
  以三人为例: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继而开动“火车”。如爸爸是北京站,妈妈是上海站,孩子是广州站。爸爸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拍手喊:“往哪开?”爸爸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孩子马上说:“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依此类推,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尽快接口,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此游戏要做到口、耳、心并用,既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可锻炼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此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

 

    
网友评论:共有加载中...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