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 加微博      加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心理趣图摇一摇
心理游戏摇一摇

“被夹菜”的孩子们

发布时间:2014-09-05 浏览量:1607

“被夹菜”的孩子们 

今天带娃出去吃饭,隔壁坐着老头老太带着大概七八岁的男孩,应该是孙子,本来也没特别留心,偶然的一次瞥见孩子弯下腰捡什么东西的间隙,老太太站起身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夹了几块糯米排骨中的排骨,放到了孩子的碗中,不得不说,老太太动作确实是快,因为这短短的瞬间,我看见她居然还做了挑拣的程序,显然动作熟练到一定程度。

这个细节引起了我关注的兴趣,接下来的时间,我开始主动留意他们爷孙仨,发现了越来越多有趣的细节。首先是这个夹菜绝对不是偶然发生,之后我还看见几次老太太不断往孩子碗里夹菜的情景,孩子的碗就像某些神话故事中的“神碗”,怎么吃都不会少。

其次是孩子的反应,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基本表情就是紧锁眉头,基本动作就是埋头吃饭,作为旁观者,我感受到了他吃饭的辛苦,然而说实话这家饭店的菜味道真算是不错的。到后来,某次老太太又加了大把的空心菜往孩子碗里送的时候,孩子终于忍无可忍,苦着脸叫嚷起来:“还有这么多,怎么吃得完呀!” 

我想起了自己也曾经是个“被夹菜”的孩子,不过我的“被夹菜”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一旦到“外面”(也就是同桌有除了我爸妈之外的亲戚朋友)吃饭,我妈基于种种原因坚信此时由她来替我夹菜才能够确保我的食品安全。于是在外吃饭成为我那时候最痛苦的经历之一,以至于面对任何美味佳肴我都吃得负累不堪,一旦有机会脱离我妈单独跟其他亲戚一起吃饭,我会高兴得仿佛过节一般。

看上去,“被夹菜”的孩子深受关注和宠爱,可以称作“饭来张口”,但为何他们紧锁眉头,不堪重负?吃到的自然是百里挑一的好东西,又好味又有营养,可为何失去了吃饭的乐趣?

他们失去了自由,最基本的自由。

吃到的的确是好东西,可真的是他们最想吃的吗?还是帮他们夹菜的大人们认为最营养、最干净、最好吃的?

必须吃完的东西永远比自己需要的多,这不是一种富足,而是一种负累。为什么必须吃完呢?因为那些不只是东西,而是沉甸甸的“爱”。

这种“爱”其实不止被夹过来的菜,还有很多:它可以是一架高档的钢琴,可以是一堆美丽的衣服,可以是一个重点学校,甚至可以是一本好书,一次旅游玩耍……只要是并不从孩子需求出发而是从父母需求出发的“满足”都可以算作此列。

然后就会有很多人说:“孩子还小,哪里知道什么是他真正需求的东西,我是过来人,我才知道!”“孩子的需求都是自己觉得好玩好吃的东西,都满足了他的真实需求,还不误事儿?”

可是,亲爱的,你真的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孩子真实的需求是什么吗?而更挑战的问题是,你真的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吗?孩子真实的需求是打游戏吗?是不上学吗?是不洗澡不刷牙吗?你真实的需求是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吗?是让他考第一名吗?是让他成为身体健康、意志坚强、品学兼优的完人吗?

真的是这样吗?

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孩子和你可以得到什么呢?多问几次,也许才能找到内心真正的“需求”。

聆听孩子的,也多聆听自己的心底声音,会真的知道你该不该为他夹起这筷子菜,才会知道你自己究竟该为自己夹怎样的菜。

吃饭,说到底是自己的事,为人夹和被人夹,都吃不好这顿饭。

文章来源:心泉成长父母效能训练 P.E.T.讲师文瑶


网友评论:共有加载中...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